D1:教練式領導
課程中最有印象的是觀看“永不放棄”短片,雖然曾經已看過短片了,但再看一次時還是會起雞皮疙瘩;短片中的隊長原本認為下次的比賽會沒救了,但是片中的教練用了一個小小的實驗證明人的能力是有無限可能的,並且肯定隊長的領導能力是有辦法影響隊友的士氣。
那課程結束後回家的路上還是會覺得心裡暖暖的,以及充滿自信的,感覺做什麼事都可以做到,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課程練習時大家都會肯定對方以及聆聽對方,讓人覺得自己有被看見、尊重和肯定,也發現原來自己有蠻多特質是我不覺得有,但是是可以受到大家肯定的特質,讓我在課程結束後走出門口依舊有幹勁,而不會是上完課後像上完班一樣累。
—YCLTP02學員-Jason
D2:GrowModel有效提問
神奇又讓人感恩的一天問完問題,我和案主更亂了進入GROW MODEL教學前,講師邀請兩位同學試著當他的教練看看。
這個環節,有幸的,我有機會進入「教練」的情境,體會到要在短時間內去思考怎麼協助案主釐清問題並自行尋找出解決方案,真的很不容易,若沒有一個有邏輯的程序可以依循,就容易照個人當下想了解的內容隨機發問。
一下問案主曾為這件事做過什麼努力,一下又問她在公司還有什麼資源,思緒容易跳來跳去,問完,案主跟我們一起更亂了。
不過,因為這樣的體驗,讓我更專注投入接下來的課程,我好奇:「如何有系統性的提問,同時,又能讓案主感到整個過程是流暢自然的?」從無感到中毒似的想把所學馬上運用在生活各層面網路上不缺各種教導〈GROW MODEL〉的資料,但,看過後,感覺大概就是:「哦,有這種方法,改天可能可以試試」,當然,真的會試嗎⋯⋯?哈但,有了專業講師的教導,加上過程中播放並分段分析專業教練真實執行教練的影片,感受已經來到:「好,現在要試試!」但,還是沒有意識到要好好運用GROW MODEL真的沒那麼簡單。直到,我們開始依著達真特別設計的GROW MODEL問題卡,來練習為助教解決他今日帶來的議題時,我發覺就算有問題卡可以照著唸,還是沒那麼容易!
有時會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為什麼在這個階段要問這個問題?
還有更多的時候,是要將那個不斷跑出來的「主觀」意識,以及一直想要直接提出建議的衝動壓下。如何「無我」的「專注」在案主今日的目標,真的需要更多的練習。
而當我成為了「案主」天啊!那真是讓人感動又充滿能量的體驗!很感謝夥伴們願意選擇我當日帶去的議題作為完整Coaching的題目。老實說,我一開始對我帶來的議題描述是挺混亂的,因為我腦袋也是真的很混亂。
但是,透過教練依循著G(Goal)組卡片,不斷地協助我收斂>歸納>核對,再收斂>歸納>核對的過程,讓我心中真正想處理的問題核心釐清了出來。這時,雖然還沒進入思考解決方案,但我的心已定了許多,或許,是因為有了明確目標後,思考有了方向可以依循(事後,講師有與我們分享,其實教練的過程,《將目標確認》是非常重要但又很不容易的)
接著,要進入我一開始最懷疑的部分了,那就是我真的能藉由教練的提問引導,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並執行嗎?(G-ROW)答案是,是的!R(Reality)了解現況與資源並萃取過取成功經驗的精華你會驚訝,〈喚醒過去相似的成功經驗〉竟可以那麼有效的協助你去找到你現在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我的Ahamoment就是在這個時候。而到了(O,Options >W,Will)階段,透過有方法的詢問,讓我當下就將我的執行方案細節都規劃了出來,並且讓我非常有動力在隔日即刻開始執行。(親愛的夥伴們,而我,真的在今日開始邁出了第一步,與我案中的重要關鍵人約好時間了)最後,還有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肯定」強大的力量。
如果只是看別人的教練影片,你很難完全的理解為何教練要在過程中不斷的肯定案主,只有在我成為案主時,我才真正地感受到「肯定」的重要性。因為案主是在面對一件讓他煩惱的事,所以,講到或想到一些事情時,難免案主的情緒和能量會比較down,但是,教練適時地根據所看見的事實所提出的「肯定」,會讓案主感受到他的良善還有曾經努的那一面是有人看到的,能量會再次上升,並且再次相信自己是可以想到解決方案而且也一定會付諸行動的。
這是一段非常神奇與美好的體驗,讓我忍不住在與學姐教練見面歡時就想在聊天過程中試試當天下課後,在高鐵上跟我的先生(同時也是創業夥伴)傳訊息時,用了肯定+好奇的問句,就想看看他會有什麼回答(他應該不知道他就這樣被我“設計”了哈哈哈)我想趁這次機會,感謝達真團隊,謝謝您們的專業與無私付出,讓我們能有這麼棒的學習成長。感謝這次的所有夥伴,雖然我們才剛認識,彼此的互動難免還是會有那麼一點點因為怕失禮而有的顧慮與生分,但是,這兩天,我真的非常享受,也從大家給予肯定與支持時的眼神和微笑中感受到了滿滿的溫暖,謝謝大家。慘了,真的不小心打成了小論文
D3:積極聆聽
課程中的每個練習,都是很大的收穫
1.葡萄乾體驗中,我體驗了全神的專注,這樣的專注讓我聯想到自己的家人,也在講師的分享中,有意識的提醒自己,親近的人總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好好的專注每一刻,會有新的發現和感受~~
2.用三種方式聆聽的體驗中,很令我驚訝,即便已經知道彼此要做什麼,但當不被聆聽時,原本能很順利說出口的話,花了整整2分鐘還在第一句跳針,最後自己都不知道原本要說些什麼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每個肢體、眼神、情緒,都是成為影響對方分享的細節
3.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去聆聽彼此的體驗中,有很大的收穫,不同的個體,隔空居然能感受到對方的感受。做到無我和不用自我的意識去評斷,我覺得特別不容易,卻也是能快速和對方產生連結的方式,這個有趣的體驗,我希望自己能有行動,請家人一起試試,增進彼此的互動和關係
4.從重述練習中,用句型練習感受到他的關鍵情緒、想法,前後呼應課堂中所說的「聆聽分為感性與理性,兩者兼具才等於同理聆聽」過去,我認為很認真的聽就是好的聆聽,忽略少了連結和核對,中間可能還是有個落差!相信課程中所學習到的技法、心法,在日後練習會是我很棒的工具
5.套用在GROW中,同理聆聽成為關鍵加入同理聆聽後,我最大的發現是,小組中即便有5、6位夥伴,但每個人都投入在其中,在因為前進一步而開心的瞬間,我感受到我們是在一起的~~~
也特別謝謝案主的回饋,讓我知道原來在核對時,即便說錯了對方的情緒或想法,對方其實不會有不好的感受,讓我放下心中很大很大的壓力,也讓我有動力在之後的練習多勇敢嘗試「聆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能力」回想自己日常的經驗,似乎80%的時間都在輸出,透過課程,讓我意識到這會造成我無法正確掌握到他人的資訊或想法,更多是主觀套用我的生命經驗,去運作別人的事件,我想~~將自己歸零,與對方同在會是我積極聆聽的關鍵,感謝教練和同學們的陪伴,是非常豐富的一天~~
1. 正念飲食葡萄乾,我第一次仔細觀察葡萄乾以及試著去捏它、問它,我感覺我好像找回到小時候第一次接觸新事物時的感動
2. 聆聽的3種模式
– 從對方看著我眼睛專注的聽
– 對方一直質疑我打斷我
– 對方完全忽視我
發現自己從原本想分享的心情蕩然無存,是個很有趣的體驗
3. 語言與非語言的觀察,我很訝異自己在非語言的觀察更專注,我看到對方的眼神飄移、眼角泛淚,我好像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
4. 聆聽與GROW model的配合,我覺得是困難的,困難的點在於,我想整理對方在說什麼,但我又想透過專注聆聽感同身受,這是我接下來自己要練習的部分
D4:正念覺察
師在D4課程中介紹了達真教練五心法:好奇、欣賞、專注、平等、無我,我隱約覺得心法似乎透露出找回大我的線索—自己,而下午的四一覺察對於專注自己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做法,他提供了四個面向讓我們能夠在每次自我覺察時有著力點,明確地指出客觀事實、想法、情緒、身體感受四個面向。
剛出生時,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純粹的欣賞而不帶著美醜善惡好壞等判斷,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鮮,專注於每個出現在眼前的玩具、專注於肚子餓的感受。
隨著時間過,我們的累績了經驗知識,也累積了價值觀,種種累積協助我們在一個人造的社會順利地生存,離社會化越近卻越離自己越遠。
Isha基金會的創始人Sadhguru曾經說過,他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不讓自己被教「教育」。我想我們都能透過接觸各種價值觀以及知識資訊來獲得智識的成長,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被它們控制。慢慢讓自己靠近自己,我們能更加平等地看待各種價值觀、欣賞它們之間的差異,我猜想當我們專注在自己的時候更能夠找到這樣的純粹。
很多答案其實都在自己身上啊。
D5:自我接納
在自我接納這ㄧ堂課印象最深刻的是透過五句話覺察內在的深層經驗。當時在看其他夥伴嘗試時,內心其實還是帶點懷疑跟抗拒,也會不自覺擔心如果自己真的沒有感覺怎麼辦。
但當我成為案主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擔心跟懷疑都還是在批判自己,唯有把自己全然的安定下來,才會發現身體會很自動的幫自己做出反應,也才有機會真正的去接納自己的所有反應。
也像老師有提到的,自我接納不是用「想」的,而是慢下來去感受,當我還使用「理性腦」去做練習,就僅僅還是停留在表層。也因此透過這次的學習,讓我能夠透過感受、覺察當下自己的狀態,讓自己的心慢慢的穩定下來,也希望未來的我再次遇到壓力或困難時,能夠藉由這次的學習,去覺察自己的想法,不再讓自己跟著情緒不斷波動,並適時的給予自己空間,讓自己擁有更多賦能於自己的機會。
D6:SC1+心法
輔導教練與心法我感觸最多的是「好奇」這項技藝,以往解決問題都是用自己的思維來與對方溝通,卻沒有去問他為什麼會這麼想?為什麼覺得重要?
若能知道客戶的想法,同理他,在對話過程中就可以漸漸地探索到客戶內心的需要與價值 ─「欣賞」。
哈哈~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到卻相當地困難,要能夠理解對方需要,我覺得需要有聆聽與提問的智慧。課程探討的 ICF 核心職能,我一開始直觀地認為它是成為教練要遵守的守則,後來又認為是能力的檢定標準。上完課後,我認為核心職能是讓我們去覺察〈需要的燈〉,這樣的心態轉變,我覺得視角變得不一樣了。
覺察〈需要〉不只是問客戶,同時也是問自己,因為當你與客戶同在時,就會如同在問自己一般。我期望可以看見這樣的畫像。
「專注」
要做好覺察,靜心很重要 ─ 心之寧靜,覺察如深;要做好靜心,覺察很重要 ─ 覺察秋毫,心之寧靜。
這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
看清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想法與行為。
好與不好變成了平等關係,這並不表示中立,而是接納。
靜水映己,己可觀彼。
D7:價值觀
或許我們每天都在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但卻沒有想過行為背後驅動著自己的原因,又或者生活上充滿太多阻礙讓你不知道如何前進。
經歷D7的課程,教練就像探險地圖的手電筒,照亮他人的價值,協助對方往寶藏邁進。
透過課堂我們練習找出價值觀,把案主在乎的,描繪在願景裡,善用核心價值觀標出明顯重點,或運用推疊的方式增加動力,都是學習如何幫助案主撥開前方迷霧的方法,讓步伐更加明確。
而這些價值觀的挖掘也使我們更能同理對方的感受,覺察想法底下共通的價值觀。
對於教練式領導而言,這也是增強凝聚團隊的力量,同理共同目標下所在乎的相同價值,找到自己與他人的連結,更能堅定的帶領夥伴向前。